| | 文献:Musc. Ined. Archip. Indici 2: 41. 1845. |
|
|
| | 文献:Hikobia 11: 151. 1992. | 产地:台湾:Mt. Namfeng,庄清璋1138 (UBC,FH);屏东县,Mt. Peitawa,庄清璋1529 (UBC,FH);Kwai-ku,庄清璋2003 (UBC,FH);宜兰 (Ilan)县,太平山,海拔2000~2200 m,庄清璋2003 (UBC,FH);南投县,Nakanishi 437 (HIRO);Taihokusyu,Hibine 667 (PE)。广西:融水县,汪楣芝46568a (PE)。1996 年Redfearn 等报道中国安徽有本种,这是编辑上的错误。他们所引用的文献是陈邦杰和吴鹏程在1965 年发表的《黄山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一文。该文所列名录中,锦藓科植物仅一种:Clastobryum katoi Broth. (=Palisadula katoi (Broth.) Iwats.)。 | 分布: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婆罗洲)。 |
|
|
| | 文献:Journ. Linn. Soc. Bot. 12: 509. 1869. |
|
|
| | 文献:Journ. Hattori Bot. Lab. 58: 50. 1985; | 产地:四川:峨眉罗汉坡,海拔2300 m,余思敏619 (HKAS);二郎山新沟,海拔1500 m,高谦18170、18041 (IFP)。贵州:江口县,梵净山,高谦,冯金宇31611 (IFP);绥阳县,宽阔水,海拔1600 m,高谦、冯金宇,33013、33029 (IFP)。安徽:黄山莲花岭,李登科894 (SHM);钦县,清凉峰,海拔1075 m,郑维友1186 (HSNU)。浙江:西天目山,臧穆450 (HKAS)。 | 分布: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爪哇)和新几内亚。 |
|
|
| | 文献:Nat. Pfl. ed. 1 (3): 1048. 1908; | 产地:云南:昆明,西山,海拔1900 m,宣宇81-8565、81-8554 (HKAS),王立松81-8558 (HKAS);同地,海拔2200 m,黎兴江3057 (HKAS)。四川:万源县,海拔900 m,彭贵木26 (XBGH);重庆,缙云山,熊源新G002a (HKAS)。贵州:梵净山,海拔800 m,贵阳师院生物系180 (GNUB);绥阳县,阔宽水,海拔1450~1600 m,高谦、冯金宇33610、32798、32857、33733、33142、33204、33087 (IFP);江口县,梵净山,高谦、冯金宇31747、31869、32104、31618 (IFP)。湖南:宜章,莽山,高谦,张光初1054 (IFP)。江苏:宜兴,省庄,臧穆642 (HKAS)。安徽:黄山,李登科485、2244 (SHM)。浙江:雁荡山,金岳杏3476 (NAS);西天目山,臧穆748 (HKAS);逐昌,九龙山,海拔1200~1380 m,洪如林、刘仲苓206a、205b (HSNU)。江西:三清山,海拔400~1300 m,白恩忠37305、37202、37259、37216、37274、37301、37268、37597 (IFP)。福建:武夷山,臧穆912 (HKAS);同地,陈邦杰等471 (PE、YUKU)。广东:连县,海拔450 m,张力787 (IBSC);乐昌县,海拔600 m,张力707 (IBSC);同地,海拔1020~1140 m,曾国驱414、410 (IBSC);乳阳县,海拔620~630 m,曾国驱246、254 (IBSC)。 | 分布:中国、朝鲜和日本。 |
|
|
| | 文献:Musc. Fl. Buitenzorg 4: 1462. 1922; | 产地:四川:峨嵩,连望坡,海拔2450 m,余思敏649 (HKAS)。 | 分布:本种原产斯里兰卡,首次记录于中国。 |
|
|
| | 文献:Acta Soc. Fenn. 10: 233. 1871; | 产地:江西:三清山,乘湾涧,1330 m,白恩忠37616 (IFP)。安徽:钦县,清凉峰,郑维友 (HSNU)。 | 分布:中国和日本。 |
|
|
| | 文献:Classif. Moss. Japan: 73. 1932; | 产地:湖南:浏阳,大围山,高谦,张光初359 (IFP)。安徽:翁县,清凉山,郑维友1450 (HSNU)。 | 分布:中国和日本西南部。 |
|
|
| | 文献:Nat. Pfl. ed. 1 (3): 1048. 1908; | 产地:云南:大关县,婆娘岩,海拔1800 m,黎兴江4324 (HKAS)。浙江:乌岩岭,海拔930 m,朱瑞良976 (HSNU)。福建:南平林学院林场,高谦,敖志文25384、25408、25364、25414 (IFP)。武夷山,陈邦杰等912、468 (PE、YUKU);宁德地区,海拔200~750 m,朱俊107、372、203、263、276、250c、254、426、609、328、681、1142 (HSNU)。 | 分布:中国、印度以及斯里兰卡。 |
|
|
| | 文献:Nat. Pfl. ed. 1 (3): 1048. 1909; | 产地:台湾:南投县,嘉义县和花莲 (梨山)等地 (具体地点不详)。 | 分布: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爪哇、婆罗洲)、新几内亚及大洋洲。 |
|
|
| | 文献:Journ. Linn. Soc. London Bot. 12: 509. 1869; | 产地:吉林:长白山,海拔1200 m,高谦22298 (IFP)。辽宁:本溪县,高谦、张光初8340 (IFP)。新疆:阿尔泰山,海拔1700 m,李建军,赵建成0941 (XJU)。西藏:察隅,海拔1790~2600 m,武素功1087 (HKAS);墨脱,海拔2500 m,苏永革4972、4338 (HKAS)。云南:彝良县,朝天马林区,海拔1750~2060 m,黎兴江4447、4515 (HKAS);贡山县,松塔山,海拔3400 m,汪楣芝7954a (PE);丽江县,玉龙雪山,海拔2800~3000 m,采集人,号均不详 (HKAS)。四川:峨眉山,戴伦焰176 (WH)。贵州:绥阳县,宽阔水,海拔1450~1700 m,高谦、冯金宇33622、33880、33875、32901、32769、33864、33868、33066、33114、33031、33200、33011、32945、33319、33306、33500 (IFP);江口县,梵净山,高谦,冯金宇31988 (IFP)。湖南:浏阳县,大围山,高谦、张光初432、461、495、431、400、445 (IFP)。江西:三清山,合并410~1450 m,白恩忠37237、37584、37567、37595 (IFP);庐山:黄龙寺、梁国贤37 (XBGH)。广东:乳源县,海拔700 m,李植华等95029 (SYS)。 | 分布:中国、俄罗斯 (远东地区、西伯利亚)、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 |
|
|
| | 文献:Nat. Pfl. ed. 1 (3): 1073. 1908; | 产地:西藏:日东,海拔3600 m,臧穆5583 (HKAS);墨脱,果卜拉山,海拔3100m,苏永革2409 (HKAS)。贵州:茴香坪,海拔2000 m,焦启源827 (PE);江口县,梵净山,高谦、冯金宇32026 (IFP);绥阳县,宽阔水,海拔1450~1600 m,高谦、冯金宇33075、33015、33110、33130 (IFP)。江西:三清山,海拔1080~1200 m,白恩忠37601、37626、37589 (IFP)。浙江:凤阳山,海拔1430 m,张雪94311 (HSNU)。 | 分布:中国及日本。 |
|
|
| | 文献:Nat. Pfl. ed. 1 (3): 1048. 1908; | 产地:贵州:绥阳县,阔宽水,海拔1600 m,高谦、冯金宇32958 (IFP)。湖南:宜章,莽山,高谦、张光初960 (IFP)。安徽:翁县,清凉峰,海拔400 m,郑维友96 (HSNU)。浙江:乌岩岭,海拔930 m,朱瑞良978 (HSNU)。江西:三清山,海拔400 m,白恩忠37215 (IFP)。广西:兴安,苗儿山,高谦、张光初1241 (IFP)。广东:英德县,滑水山,徐祥浩16 (PE)。海南:五指山腰,海拔1600 m,吴鹏程等2232 (PE)。 | 分布:中国和日本。 |
|
|
| | 文献:Fl. Vit.: 399. 1873; | 产地:台湾:无详细地点 (从Cardot,1905)。台湾的记录系来自Cardot 近一个世纪前的报道。但并未见具体标本。 | 分布:中国 (台湾)、大洋洲 (社会群岛)和美国 (夏威夷群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