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献:Bryologist 61: 115~117. f. 118. 1958. | 产地:西藏:察隅县,奇马拉山东坡,草甸中,海拔4500 m,汪楣芝12662c (PE)。 | 分布: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美国 (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格陵兰岛。 |
|
|
| | 文献:Symb. Sin. 4: 133. 1929. | 产地:云南:大理-花涧之间,26°15' N,海拔3400 m,H. Handel-Mazzetti 6505 (holotype,H);大理县,点苍山,25.42°N,100.07°E,海拔3200 m,R. L. Redfearn 等1182 (MO,PE);宜良县,徐文宣22 (YNKU)。台湾:南投县,太鲁阁公园,海拔3160 m,J. Hyv?nen 3469 (从J. Hyv?nen,1991)。 | 分布:中国 (西南地区)和尼泊尔。 |
|
|
| | 文献:Journ. Linn. Soc. Bot. Suppl. 1:150. 1859. | 产地:云南:高黎贡山,云南大学生产实习队 10 (PE);景东,哀牢山,徐家坝,常绿阔叶林下,地面,海拔 2500 m,张晋昆等1017 (YNUN,PE)。 | 分布:中国 (西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地区。 |
|
|
| | 文献:Journ. Hattori Bot. Lab. 37: 430. 1973. | 产地:台湾:台中,Suzuki 2660 (Pogonatum suzukii Broth. 的holotype,H-BR);台东,海拔 1600~2000 m,庄清璋 5196 (UBC,PE);花莲,太鲁阁,海拔 2100~2200 m,庄清璋 5639 (UBC,PE);嘉义,阿里山,海拔2500 m,Noguchi 5944 (Oligotrichumformosanum Nog. 的holotype,NOG); 海拔2200 m,Hyv?nen 3985 (H,自J. Hyv?nen,1991); Shyu-lin,大禹岭-Mt. Ho-huan 之间,海拔2550~2700 m,T. Koponen 18007 (H,PE)。 | 分布:中国台湾特有。 |
|
|
| | 文献:Acta Bryolichen. Asiatica 1 (1,2):9. 1989. |
|
|
| | 文献:Acta Bryolichenol. Asiatica 1: 12. 1989. | 产地:广东:丰凯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海拔600 m,李植华84~39 (SYS,FH)。海南:陵水县,吊罗山,1977 年采集队3301 (IBSC,FH)。 | 分布:中国,日本,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半岛和非洲 |
|
|
| | 文献:Acta Bryolichen. Asiatica 1: 12. 1989. | 产地:广东:乳源县,海拔1900 m,S.-C. Chen et al. 9 (IBSC,MO,FH);鼎湖山,林邦娟8 (IBSC,NY)。香港:新界,沙田,高彩华27249 (CUHK),Bride’s Pool,高彩华27053 (CUHK),苏美灵423R (FH)。台湾:台东县,庄清璋5164 (UBC,FH)。 | 分布:中国、日本、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
|
|
| | 文献:Acta Bryolichen. Asiatica 1: 13. 1989 | 产地:台湾:台东县,海拔1600~2000 m,庄清璋5235 (UBC,FH)。 | 分布:中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 (婆罗洲北部)和菲律宾。 |
|
|
| | 文献:Bryol. Eur. 5: 95. 1851. |
|
|
| | 文献:Bryol. Eur. 5:98. 458. 1851; | 产地:黑龙江:伊春县 (小兴安岭),朱心廉140 (PE)。辽宁:昭盟克旗,陈瑞令,采集号不详 (IFP)。吉林:长白山,高谦22140 (IFP),同地,敦化林区,海拔1200 m,林型组,采集号不详 (IFP)。四川:木里,鸭林场,海拔3500~3700 m,高谦20903 (IFP)。 | 分布:中国、欧洲、北美洲及非洲。 |
|
|
| | 文献:Journ. Linn. Soc. Bot. 12: 22,537. 1869. |
|
|
| | 文献:Journ. Linn. Soc. Bot. 12: 537. 1869. | 产地:西藏:察隅县,杜鹃林或冷杉林下,海拔3100~4200 m,汪楣芝8511、8389、11854、12050-b、12253-c、12282-a、12376-b、12477-a、12484-b、12680-b、12693-d、12767-a、12779-d、23553 (PE);定结县,郎楷永1121 (PE)。云南:贡山县,岩面,海拔3500 m,汪楣芝9468;福贡县,林下,海拔3200~3400 m,汪楣芝6747 (PE);维西县,碧罗雪山,王先业等814396h (PE),汪楣芝5067-a、5077-c (PE)。四川:木里县,林地或树基生,海拔3600~3700 m,汪楣芝23511、23550-b、23553 (PE);峨眉山,陈邦杰5497 (PE);都江堰,观光山,3000 m,贾渝06936、06938、06974 (PE);泸定县,海螺沟,王清泉033 (PE)。青海:B. C. Tan 95-1685 (FH,PE);玉树县,B. C. Tan 95-1726 (FH,PE)。 | 分布: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 (远东地区及西伯利亚)、欧洲、南美洲及北美洲。 |
|
|
| | 俗名:高山小金发藓 | 文献:Prodr. 84. 1805. | 产地:广东、鼎湖山,砂质土坡,约200 m,Redfearn 等34361 (MO) | 分布: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南部、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日本、俄罗斯 (高加索)、北美洲、北非和中部非洲。 |
|
|
| | 文献:Journ. Hattori Bot. Lab. 60: 26. 1986. | 产地:海南、尖峰岭林区,土壁上,吴鹏程等85024、85044 (PE、IBSC、SYS、H)。 | 分布:中国和日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