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0-22 日,在陕西省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了全国植物标本馆信息系统技术培训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覃海宁研究员主持。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了标本资源共享平台的组成和结构,植物标本子平台的结构和信息资源,目前网上共享的信息包括 331 万号数字化标本信息、350 万张彩色照片信息、数十套数字化植物志书信息和全部中国 34000 多种高等植物名录信息;以及正在建设的国家标本资源信息共享数据门户(NSII)的结构和特色。继而,说明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推广标本馆在线信息共享平台。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目标是逐步建成三层次的标本信息共享网络,分别由 1 个信息共享总门户网站(NSII)、6 个标本资源子平台和 137 个数据节点(标本馆和博物馆)组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雅林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院长韦革宏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教学标本子平台负责人、四川大学何兴金教授应邀参加会议,来自全国 14 家标本馆近三十名代表与会。
培训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中心数字化培训教室进行,标本资源共享平台总体组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陈建平老师就植物标本馆在线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管理技术、网站定制与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通过现场演示、参会人员动手操作等实践环节,让各位参会人员亲自动手构建自己标本馆的在线共享系统,切实掌握相关的技术。此外,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哲平博士还就“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的系统构建与应用”做了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网站的设计思想与功能体系。覃海宁研究员做了题为“CVH 4(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version 4)测试版及数据库整理-以采集人为例”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平台最新版的建设情况。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利松博士简要介绍了“中国高等植物信息系统网站建设与高等植物名录数据库建设”的最新进展。最后,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彬博士做了“数字化野外调查与数据管理方案”的专题报告,详细讲解了 GPS、Google Earth 与数码设备在野外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技术,以及野外数据的管理方案。与会代表对上述内容分别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次培训会的召开推动了我国植物标本数据在线共享的深化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植物标本馆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了各有关单位间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全国植物标本馆信息系统技术培训会开幕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雅林致辞

国家标本平台负责人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致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校长韦革宏教授致辞

覃海宁研究员报告:CVH 4 测试版及数据库整理

陈建平老师讲解植物标本馆在线信息系统

许哲平博士报告:国家标本资源平台(NSII)的系统构建与应用

王利松博士报告:中国高等植物信息系统建设

陈彬博士报告:数字化野外调查与数据管理方案

张雅林副校长向参会代表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概况

参加会议人员合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常朝阳
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办公室 供稿)